ツキの月

关于写博客

Thoughts

有朋友最近问我,为什么博客很长时间没有更新了。其实,倒不如说从来没有更新过;孤零零几篇以着「(一)」作为标题,昭示着当初的雄心壮志,却最终半途而废的博文,或是复习后随手上传的笔记,想必是称不上什么正经文章的。而关于没有文章的原因,我曾绞尽脑汁想出过几个冠冕堂皇的理由,但似乎都不能为自己的懒惰开脱。

说起来,当初刚刚建立这个博客的时候,是有一种「要让这里成为独属于自己的一个角落」这种烂大街的想法的。从而,我没有使用网上的模板,而是自己写下了博客页面的每一行代码:从撰写 HTML 的渲染模板,到近乎强迫症般调整字体、文字大小、行间距,到最后借来许多设备来确认博客展示的一致性,倒也获得了不错的显示效果。于是完成这些工作后长舒一口气;至于文章,那是什么东西?

像我这种没有几滴墨水的人,怕是只能想到「买椟还珠」这种小学级词汇来形容这种情况。如果非要再想一个类比的话,鸭绿江彼岸只有外壳粉刷的「宣传用房」也勉强还算贴合。

但我自认为不是一个没有表达欲的人。在整日沉溺于胡思乱想中时(同时意味着我在虚度时光),我时常能够感受到一种将其表达出来的冲动。但当静下心来,真正拿起笔(或键盘)时,就会无可避免的被内心作为 Perfectionist 的我所阻挡。这让我回想起每次高中语文考场上憋作文的惨痛经历:非要用一个小时速速解决掉前面的问题,才能刚好用后一个半小时的时间「憋」出一篇勉强及格的考场习作。究其原因,想法和思绪是互相交错的,是朦胧的;而文字是线性的,是更加具有重量的。当思绪落实到文字时,暴露出它的虚无缥缈和漏洞时,内心就会产生这样一种自我怀疑:「我是不是在矫情,是不是在无病呻吟?」

倒不如说写文章这项活动本身,便是进行了一次自我刻奇(Kitsch):捕捉稍纵即逝的思绪,努力让自己被自己感动,才能让思绪浓缩为情感,从而最终凝固为文字。而这些分析又暗中形成了自我指涉(Self-Reference):我们在刻奇地分析刻奇。进而归溯到罗素悖论,就进入到比较危险的领域了,就此打住。

这样的结论似乎比较悲观。不过,努力凝结出的情绪再传递到读者,可能也十不存一,正如另一句烂大街的话:「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」。这样,在量上,读者所感受的和作者所想到的也可以算是差不多了。

今天刚刚结束了期中季,忙里偷闲终于稍微「矫情」了一把,也算是第一篇正经的文章了。